劳动节的由来
1905年在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机关报——《民报》对“五一”国际劳动节进行过宣传介绍,当时翻译为“万国劳动者团结大示威”。
1918年,一些革命知识分子在上海、苏州、杭州、汉口等地向群众散发介绍“五一”的传单,引导工人阶级觉醒。1919年5月1日,李大钊发表“‘五一节’May Day杂感”,关注工人阶级生存状况。
1920年,《新青年》以7卷6号出版“劳动节纪念号”,发表蔡元培“劳工神圣”的题词、孙中山“天下为公”的题词和李大钊的《“五一”运动史》、陈独秀的《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》等文章。
李大钊在当日发表的《“五一”运动史》中,介绍“五一”节的来历和美法等国工人纪念“五一”的活动,号召中国工人把这年的“五一”作为觉醒的日期。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作了《劳苦者的觉悟》的演说,阐明了“劳动创造世界”“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”的观点。
在1920年5月1日这一天,李大钊还组织领导在北京大学二院召开了约有500多名工友和学生参加的纪念大会,他热情洋溢地号召大家把五一节“当作我们一盏引路的明灯”。“本着劳工神圣的信条,跟着这个明灯走向光明的地方去。
同样在1920年的5月1日这一天,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九江等各工业城市的工人群众浩浩荡荡地走上街头,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。这一天,是中国首次纪念“五一”国际劳动节,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“五一”劳动节。
如何成为法定节假日
新中国成立后,“五一”国际劳动节成为了法定节假日。
新中国成立以后,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,全国放假一天。每年的这一天,举国欢庆,人们换上节日的盛装,兴高采烈地庆祝这一节日,并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。
致敬每一位为梦想而挚爱奋斗的劳动者,愿诗和远方都将在这一天天的奔忙中实现,祝五一劳动节快乐!
-
阅读数:7988
-
阅读数:7438
-
阅读数:4843